前言
最近公司线上服务内存报警,经排查是Linux内存中SReclaimable
导致内存报警,通过slabtop
命令看一下,发现时dentry
占比高,dentry
(directory entry)就是目录项缓存,是内核用来高速查找文件的。
谷歌查询发现有类似的问题,主要是curl
工具引用NSS
的bug导致dentry
泄漏,可以通过设置环境变量NSS_SDB_USE_CACHE
或者升级高版本的NSS
来解决,主要看这篇文章
。
由Linux内存引发的问题,因此系统学习一下Linux内存管理的知识非常有必要,以点带面系统学习。
Linux内存管理
内存寻址
逻辑地址,每个逻辑地址都由一段(segment)和偏移量(offset)组成,偏移量指明了从段开始的地方到实际地址之间的距离。
线性地址,又称虚拟地址,是一个32个无符号整数,32位机器内存高达4GB,通常用十六进制数字表示,Linux进程的内存一般说的都是这个内存。
物理地址,用于内存芯片级内存单元寻址。它们与从CPU的地址引脚发送到内存总线上的电信号对应。
Linux中的内存控制单元(MMU)通过一种称为分段单元(segmentation unit)的硬件电路把一个逻辑地址转换成线性地址,接着,第二个称为分页单元(paging unit)的硬件电路把线性地址转换成一个物理地址。
Linux分页机制
分页单元把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。
线性地址被分成以固定长度为单位的组,称为页(page)。页内部连续的线性地址被映射到连续的物理地址中。一般"页"既指一组线性地址,又指包含这组地址中的数据。
分页单元把所有的RAM分成固定长度的页框(page frame),也成物理页。每一页框包含一个页(page),也就是说一个页框的长度与一个页的长度一致。页框是主存的一部分,因此也是一个存储区域。区分一页和一个页框是很重要的,前者只是一个数据块,可以存放任何页框或者磁盘中。
把线性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数据结构称为页表(page table)。页表存放在主存中,并在启用分页单元之前必须有内核对页表进行适当的初始化。
x86_64的Linux内核采用4级分页模型,一般一页4K,4种页表:
页全局目录
页上级目录
页中间目录
页表
页全局目录包含若干页上级目录,页上级目录又依次包含若干页中间目录的地址,而页中间目录又包含若干页表的地址。每个页表项指向一个页框。线性地址被分成5部分。
Linux内核引用TLB(转换后援缓存器)用于加快线性地址的转换。
内存管理
NUMA
随着CPU进入多核时代,多核CPU通过一条数据总线访问内存延迟很大,因此NUMA架构应运而生,NUMA架构全称为非一致性内存架构 (Non Uniform Memory Architecture),系统的物理内存被划分为几个节点(node),每个node绑定不同的CPU核,本地CPU核访问本地内存node节点延迟最小。
可以通过lscpu
查看NUMA与CPU核的关系。
伙伴系统算法
内核应该为分配一组连续的页框而建立一种健壮、高效的分配策略,这个策略必须解决内存管理的外碎片问题。外碎片是指频繁地请求和释放不同大小的一组连续页框,必然导致在已分配的页框的块分散了许多小块的空闲页框。
内核采用著名的伙伴系统算法解决外碎片的问题。
内核试图把大小为b的一对空闲伙伴块合并为一个大小为2b的单独块。满足以下条件的两个块称为伙伴:
两个块具有相同的大小,计作b。
它们的物理地址是连续的。
第一块的第一页框的物理地址是2 x b x 2的次12方的倍数。
slab机制
slab机制的核心思想是以对象的观点来管理内存,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部碎片。
slab分配器是基于对象进行管理的,所谓的对象就是内核中的数据结构(例如:task_struct,file_struct 等)。相同类型的对象归为一类,每当要申请这样一个对象时,slab分配器就从一个slab列表中分配一个这样大小的单元出去,而当要释放时,将其重新保存在该列表中,而不是直接返回给伙伴系统,从而避免内部碎片。slab分配器并不丢弃已经分配的对象,而是释放并把它们保存在内存中。slab分配对象时,会使用最近释放的对象的内存块,因此其驻留在cpu高速缓存中的概率会大大提高。
Linux中的高速缓存是用所谓 slab 层来实现的,slab层即内核中管理高速缓存的机制。
整个slab层的原理如下:
- 可以在内存中建立各种对象的高速缓存(比如进程描述相关的结构 task_struct 的高速缓存)
- 除了针对特定对象的高速缓存以外,也有通用对象的高速缓存
- 每个高速缓存中包含多个 slab,slab用于管理缓存的对象
- slab中包含多个缓存的对象,物理上由一页或多个连续的页组成
slab和伙伴系统(buddy)是上下级的调用关系,slab的内存来自buddy;它们都是内存分配器,只是buddy管理的是各ZONE映射区,slab管理的是buddy的各阶。
进程内存空间
所有进程都必须占用一定数量的内存,这些内存用来存放从磁盘载入的程序代码,或存放来自用户输入的数据等。内存可以提前静态分配和统一回收,也可以按需动态分配和回收。
对于普通进程对应的内存空间包含5种不同的数据区:
- 代码段(text):程序代码在内存中的映射,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,通常用于存放程序执行代码(即CPU执行的机器指令)。
- 数据段(data):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且初值不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。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(静态存储区),可读可写。
- BSS段(bss):
-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
- 初始值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(依赖于编译器实现)
- 未定义且初值不为0的符号(该初值即common block的大小)
- 堆(heap):动态分配的内存段,大小不固定,可动态扩张(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),或动态缩减(free等函数释放);
- 栈(stack):存放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;
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中优先级最高的,内核函数申请内存必须及时分配适当的内存,用户态进程申请内存被认为是不紧迫的,内核尽量推迟给用户态的进程动态分配内存。
请求调页,推迟到进程要访问的页不在RAM中时为止,引发一个缺页异常。
写时复制(COW),父、子进程共享页框而不是复制页框,但是共享页框不能被修改,只有当父/子进程试图改写共享页框时,内核才将共享页框复制一个新的页框并标记为可写。
Linux内存管理工具
free
free
命令可以监控系统内存
$ free -h
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/cache available
Mem: 31Gi 13Gi 8.0Gi 747Mi 10Gi 16Gi
Swap: 2.0Gi 321Mi 1.7Gi
free
指的是完全没有被用到的内存,而 Linux 认为内存不用也是浪费,因此会尽量“多”地把内存用来做各种缓存,提高系统的性能。在内存不够用时,它会释放缓存腾出空间给应用程序。因此早期没有 available
这项指标时,一般会认为 free + buff/cache
是系统当前的可用内存。在比较新的内核里,会有 available
一项,它才是“可用内存”
top
top
是Linux系统比较常用系统监控工具,涉及到内存,CPU,平均负载等指标。
VIRT
Virtual Memory Size (KiB):进程使用的所有虚拟内存,包括代码(code)、数据(data)、共享库(shared libraries),以及被换出(swap out)到交换区和映射了(map)但尚未使用(未载入实体内存)的部分。RES
Resident Memory Size (KiB):进程所占用的所有实体内存(physical memory),不包括被换出到交换区的部分。SHR
Shared Memory Size (KiB):进程可读的全部共享内存,并非所有部分都包含在RES
中。它反映了可能被其他进程共享的内存部分。
smaps文件
cat /proc/$pid/smaps
查看某进程虚拟内存空间的分布情况,比如heap占用了多少空间、文件映射(mmap)占用了多少空间、stack占用了多少空间?
0082f000-00852000 rw-p 0022f000 08:05 4326085 /usr/bin/nginx/sbin/nginx
Size: 140 kB
Rss: 140 kB
Pss: 78 kB
Shared_Clean: 56 kB
Shared_Dirty: 68 kB
Private_Clean: 4 kB
Private_Dirty: 12 kB
Referenced: 120 kB
Anonymous: 80 kB
AnonHugePages: 0 kB
Swap: 0 kB
KernelPageSize: 4 kB
MMUPageSize: 4 kB
在smaps文件中,每一条记录(如下图所示)表示进程虚拟内存空间中一块连续的区域。其中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表示地址范围、权限标识、映射文件偏移、设备号、inode、文件路径。详细解释可以参见understanding-linux-proc-id-maps。
接下来8个字段的含义分别如下:
- Size:表示该映射区域在虚拟内存空间中的大小。
- Rss:表示该映射区域当前在物理内存中占用了多少空间
- Shared_Clean:和其他进程共享的未被改写的page的大小
- Shared_Dirty: 和其他进程共享的被改写的page的大小
- Private_Clean:未被改写的私有页面的大小。
- Private_Dirty: 已被改写的私有页面的大小。
- Swap:表示非mmap内存(也叫anonymous memory,比如malloc动态分配出来的内存)由于物理内存不足被swap到交换空间的大小。
- Pss:该虚拟内存区域平摊计算后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(有些内存会和其他进程共享,例如mmap进来的)。比如该区域所映射的物理内存部分同时也被另一个进程映射了,且该部分物理内存的大小为1000KB,那么该进程分摊其中一半的内存,即Pss=500KB。
vmstat
vmstat
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(虚拟内存统计)的缩写,可实时动态监视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、进程、CPU活动。
## 每秒统计3次
$ vmstat 1 3
procs -----------memory---------------- ---swap-- -----io---- --system-- -----cpu-----
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
0 0 0 233483840 758304 20795596 0 0 0 1 0 0 0 0 100 0 0
0 0 0 233483936 758304 20795596 0 0 0 0 1052 1569 0 0 100 0 0
0 0 0 233483920 758304 20795596 0 0 0 0 966 1558 0 0 100 0 0
Procs(进程):
- r: 运行队列中进程数量
- b: 等待IO的进程数量
Memory(内存):
- swpd: 使用虚拟内存大小
- free: 可用内存大小
- buff: 用作缓冲的内存大小
- cache: 用作缓存的内存大小
Swap:
- si: 每秒从交换区写到内存的大小
- so: 每秒写入交换区的内存大小
IO:(现在的Linux版本块的大小为1024bytes)
- bi: 每秒读取的块数
- bo: 每秒写入的块数
system:
- in: 每秒中断数,包括时钟中断
- cs: 每秒上下文切换数
CPU(以百分比表示)
- us: 用户进程执行时间(user time)
- sy: 系统进程执行时间(system time)
- id: 空闲时间(包括IO等待时间)
- wa: 等待IO时间
/proc/meminfo
Linux系统中/proc/meminfo
这个文件用来记录了系统内存使用的详细情况。
$ cat /proc/meminfo
MemTotal: 8052444 kB
MemFree: 2754588 kB
MemAvailable: 3934252 kB
Buffers: 137128 kB
Cached: 1948128 kB
SwapCached: 0 kB
Active: 3650920 kB
Inactive: 1343420 kB
Active(anon): 2913304 kB
Inactive(anon): 727808 kB
Active(file): 737616 kB
Inactive(file): 615612 kB
Unevictable: 196 kB
Mlocked: 196 kB
SwapTotal: 8265724 kB
SwapFree: 8265724 kB
Dirty: 104 kB
Writeback: 0 kB
AnonPages: 2909332 kB
Mapped: 815524 kB
Shmem: 732032 kB
Slab: 153096 kB
SReclaimable: 99684 kB
SUnreclaim: 53412 kB
KernelStack: 14288 kB
PageTables: 62192 kB
NFS_Unstable: 0 kB
Bounce: 0 kB
WritebackTmp: 0 kB
CommitLimit: 12291944 kB
Committed_AS: 11398920 kB
VmallocTotal: 34359738367 kB
VmallocUsed: 0 kB
VmallocChunk: 0 kB
HardwareCorrupted: 0 kB
AnonHugePages: 1380352 kB
CmaTotal: 0 kB
CmaFree: 0 kB
HugePages_Total: 0
HugePages_Free: 0
HugePages_Rsvd: 0
HugePages_Surp: 0
Hugepagesize: 2048 kB
DirectMap4k: 201472 kB
DirectMap2M: 5967872 kB
DirectMap1G: 3145728 kB
各字段说明:
- MemTotal: 所有内存(RAM)大小,减去一些预留空间和内核的大小。
- MemFree: 完全没有用到的物理内存,lowFree+highFree
- MemAvailable: 在不使用交换空间的情况下,启动一个新的应用最大可用内存的大小,计算方式:MemFree+Active(file)+Inactive(file)-(watermark+min(watermark,Active(file)+Inactive(file)/2))
- Buffers: 块设备所占用的缓存页,包括:直接读写块设备以及文件系统元数据(metadata),比如superblock使用的缓存页。
- Cached: 表示普通文件数据所占用的缓存页。
- SwapCached: swap cache中包含的是被确定要swapping换页,但是尚未写入物理交换区的匿名内存页。那些匿名内存页,比如用户进程malloc申请的内存页是没有关联任何文件的,如果发生swapping换页,这类内存会被写入到交换区。
- Active: active包含active anon和active file
- Inactive: inactive包含inactive anon和inactive file
- Active(anon): anonymous pages(匿名页),用户进程的内存页分为两种:与文件关联的内存页(比如程序文件,数据文件对应的内存页)和与内存无关的内存页(比如进程的堆栈,用malloc申请的内存),前者称为file pages或mapped pages,后者称为匿名页。
- Inactive(anon): 见上
- Active(file): 见上
- Inactive(file): 见上
- SwapTotal: 可用的swap空间的总的大小(swap分区在物理内存不够的情况下,把硬盘空间的一部分释放出来,以供当前程序使用)
- SwapFree: 当前剩余的swap的大小
- Dirty: 需要写入磁盘的内存去的大小
- Writeback: 正在被写回的内存区的大小
- AnonPages: 未映射页的内存的大小
- Mapped: 设备和文件等映射的大小
- Slab: 内核数据结构slab的大小
- SReclaimable: 可回收的slab的大小
- SUnreclaim: 不可回收的slab的大小
- PageTables: 管理内存页页面的大小
- NFS_Unstable: 不稳定页表的大小
- VmallocTotal: Vmalloc内存区的大小
- VmallocUsed: 已用Vmalloc内存区的大小
- VmallocChunk: vmalloc区可用的连续最大快的大小
Linux 对内存的管理有多种视角:
系统内存 = 空闲内存 + 内核内存 + 用户内存
内核内存 = Slab + VmallocUsed + PageTables + KernelStack + HardwareCorrupted + Bounce + X
Slab = SUnreclaim + SReclaimable,其中 SReclaimable
指可回收部分
用户内存有两个视角:
- LRU 视角 = Active + Inactive + Unevictable + (HugePages_Total * Hugepagesize)
- Active 与 Inactive 内存指的是活跃程度,如果内存紧张,会优先释放 Inactive 的内存
- Active = Active(File) + Inactive(Anon)
- Inactive = Inactive(File) + Inactive(Anon)
- File-Backend 内存会与磁盘中的文件关联,于是如果内存不足时可以先写回磁盘释放内存;Anonymous 内存不与文件关联,因此除非有 swap 文件,否则无法释放
- 缓存视角 = Cached + AnonPages + Buffers + (HugePages_Total * Hugepagesize)
结合上述信息,可以看到可以释放的部分有:
- Slab 的
SReclaimable
,是内核可释放的部分 - 所有的 File-Backend 内存 = Active(File) + Inactive(File)
通过slabtop
命令查看那些对象占用slab内存高。
清除缓存
## 释放页缓存
echo 1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## 释放目录和索引节点缓存(inode and dentry cache),清除Slab可回收缓存
echo 2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## 同时释放 页、目录、索引节点缓存:
echo 3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手动清除缓存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降低系统性能。原则上不推荐这么做,因为如果有需要,系统会自动释放出内存供其他程序使用。另外,手动清除Slab缓存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。因为问题不在Slab,而在于我们那个会引起Slab缓存飙涨的进程(如rsync)。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,清除缓存一段时间后,Slab缓存很快又会“反弹”回去。如果需要治本,要么搞定问题进程,要么修改系统配置。
- vm.vfs_cache_pressure
系统在进行内存回收时,会先回收page cache, inode cache, dentry cache和swap cache。vfs_cache_pressure越大,每次回收时,inode cache和dentry cache所占比例越大。 vfs_cache_pressure默认是100,值越大inode cache和dentry cache的回收速度会越快,越小则回收越慢,为0的时候完全不回收(OOM!)。
- vm.min_free_kbytes
系统的”保留内存”的大小,”保留内存”用于低内存状态下的”atomic memory allocation requests”(eg. kmalloc + GFP_ATOMIC),该参数也被用于计算开始内存回收的阀值,默认在开机的时候根据当前的内存计算所得,越大则表示系统会越早开始内存回收。 min_free_kbytes过大可能会导致OOM,太小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死锁等问题。
- vm.swappiness
该配置用于控制系统将内存swap out到交换空间的积极性,取值范围是[0, 100]。swappiness越大,系统的交换积极性越高,默认是60,如果为0则不会进行交换。